首页 > 资讯 > 理财 >  基金 > 【风口研报】A股下跌的原因找到了 别慌了!当前是牛市第一年中的战术调整?

【风口研报】A股下跌的原因找到了 别慌了!当前是牛市第一年中的战术调整?

更新时间:2023-04-24 16:36:08 1079


【风口研报】A股下跌的原因找到了 别慌了!当前是牛市第一年中的战术调整?

  今日(4月24日)沪深两市全线低开,盘初急挫之后,整个早盘股指维持弱势震荡,午后三大股指一路震荡走低,出现一致性下挫,整体来看A股颓势一览无遗。

  从盘面上来看,弱势之下,轻指数重个股,行业与概念板块跌多涨少,局部赚钱效应不佳。行业方面,传媒、教育中药、造纸等板块表现较为抗跌;题材板块方面,云游戏、新冠特效药、中船系、CPO、文化传媒等板块涨幅靠前。

  就此,寻找当前市场风口,信达证券指出,这种调整更多是战术层面的,战略层面2023年是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会改变;中航证券表示,4月下旬进入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关注一季报业绩较好+低估值组合;粤开证券认为,5月TMT板块、大消费板块和困境反转板块表现或占优。

【风口研报】A股下跌的原因找到了 别慌了!当前是牛市第一年中的战术调整?

  信达证券:近期A股调整的原因找到了!这种调整更多是战术层面的 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会改变

  行情解读:近期A股的调整,直接催化剂可能是季报、疫情担心、海外政策不确定性等,但本质原因是股市增量资金缺乏和经济Q2较难超预期。

  调整的本质原因一:没有增量资金。从我们跟踪的微观资金来看,2-3月股市确实有小幅资金流入,但并没有超出正常的季节性,所以谈不上真正的增量资金。

  上交所A股账户开户数,2月大幅抬升,3月小幅回升,整体回升高度和历年2-3月差别不大,不过由于今年春节时间较早,所以开户数季节性回升也提前到了2月。

  同样地,2-3月新发偏股型基金规模也出现了季节性回升,但从3月下旬开始,新发基金规模已经开始下降,4月下降的趋势依然没有结束。

  调整的本质原因二:经济和盈利预期Q2可能会回落。盈利预期层面,1月以来,各类宏观数据不断超预期。其背后主要是三个原因:(1)1月疫情结束后,居民出行和企业生产逐渐恢复,疫后一个季度大多经济是回升的。

  (2)年初一般有两会和信贷数据开门红,所以政策预期大多偏乐观。

  (3)经过2021年Q2-2022年Q4的经济下降,房地产等行业的利空已经阶段性出清,经济已经接近新一轮回升周期。

  这三个原因中的前两个在Q2会减弱,由此导致Q2的经济如果想继续超预期,难度很大。

  核心观点:这种调整更多是战术层面的,战略层面2023年是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会改变,因为盈利和增量资金即使不及预期,也很难再比2022年10月更差了。

  历史对比来看:2013、2016和2019年,历史上历次熊市结束后的第一年(或者可以说是牛市的第一年),股市均会在中段出现一个季度左右的明显回撤,但即使后续经济验证不及预期,下半年依然会出现第二波上涨

  中邮证券:科技板块在短期或将进入震荡调整阶段

  行情展望:从短线来看,科技板块在连续上涨后资金分歧加大,面临获利盘回吐的压力,叠加海外不利消息与部分公司负面业绩影响,科技板块在短期或将进入震荡调整阶段

  投资策略:财报披露密集时期业绩与股价的相关性有望提升,可重点关注业绩稳健及超预期的板块进行布局。

  具体来说,一是关注科技板块轮动扩散的布局机会。建议选择板块中确定性强、有业绩支撑的方向进行布局。建议关注数字经济信创半导体等板块。

  二是关注行业复苏明显且即将迎来五一出行需求大幅增加催化的出行链板块。建议关注航空运输、酒店餐饮、旅游等板块。

  三是关注受益于央企价值重估的中字头概念。建议关注估值较低、业绩稳健的银行板块;以及受益于经济复苏和一带一路催化的建筑装饰板块。

  四是关注受益于疫后医疗需求增长且估值处于低位的医药生物行业。建议关注受政策支持的中药,以及AACR年会中超预期的创新药相关标的。

  方正证券:市场风格从主题到业绩!关注业绩支撑确定性强、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的医药、消费复苏产业链

  市场背景:进入四月份以来,随着上市公司财报的密集披露,业绩因素对市场方向指引的重要性会不断提高。目前市场对于经济复苏斜率仍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今年整体经济环境偏向于慢复苏,而不同于历史上大开大合的强复苏。

  行业配置:二季度以后经济复苏仍将持续,这将为股票市场带来丰富投资机会。同时慢复苏意味着不是所有的行业或公司都会在复苏的快速轨道上,传统顺周期行业盈利增速弹性不大,周期属性弱、成长属性较强的行业或机会更大。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业绩支撑确定性强、估值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的医药、消费复苏产业链、港股恒生科技等投资机会。

  华西证券:A股底部仍坚实!在市场短暂回调中 继续逢低布局三条投资主线

  行情解读:短期来看,临近海外美联储议息会议、国内长假、叠加上市公司业绩步入密集披露期,市场情绪略偏谨慎,行情或阶段性震荡整固

  投资策略:二季度而言,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反弹有望使得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A股底部仍坚实

  在市场短暂回调中,继续逢低布局三条投资主线:

  1)数字经济主题受益于全球产业趋势和国内政策或有反复活跃,行情内部将有分化;

  2)“中特估值体系”和“一带一路”催化下,关注优质央企/国企配置机会

  3)受益于AI催化和国产替代加速的半导体行业

  中航证券:4月下旬进入一季报密集披露期 关注一季报业绩较好+低估值组合

  市场背景:4月下旬进入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市场对今年产业景气度逐渐形成初步预期。截至4月21日,一季报业绩预喜占比较高且当下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家用电器、有色金属、商贸零售、煤炭、电力设备、环保等。

  投资策略:配置上建议关注一季报业绩较好+低估值组合,房地产、家用电器、有色金属、商贸零售、煤炭、电力设备、环保等有望反弹。国防军工或将守得云开见月明,随一季报落地拐点或将出现。

  中长期来看主题投资向成长投资切换依赖于可持续演绎的产业逻辑,TMT概念里继续看好半导体领域,CPU、GPU、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长坡厚雪的赛道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前期市场对消费或过于悲观全年扩内需方向明确,当下白酒板块或为布局良机。

  中银证券:更加积极的看待二季度的市场折返!AI行业个股去伪存真的阶段

  A股节奏“一波三折”:在经历了23Q1估值修复主导的春季行情后,Q2市场有回踩确认的内在要求,从而为下半年科技主升浪估值扩张蓄力,当前A股正在经历折返跑的阶段

  投资策略:与2019年类似,应该更加积极的看待二季度的市场折返,风格极致化演绎后市场回调是主线估值扩张所要面对的阶段,这也是AI主线以退为进,风格再平衡,行业个股去伪存真的阶段。在回踩中挖掘商业模式不能证伪或被颠覆,聚焦在细分领域不可被替代的公司尤为重要。

  产业趋势:确定性是科技股投资的第一位。从本质上讲,要找出下半年基本面困境反转,业绩和产业趋势向上的主线方向。目前看,AI技术暂不具备差异化竞争,但刚需、使用粘性、成本曲线下降是能够预见到的。比如传媒游戏龙头利润改善是可以期待的。新技术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多加关注,比如AI供给侧变革带来“to B”端变化,AI+高端制造是潜在新需求的方向

  中信证券:过度博弈诱发动荡 配置思路回归业绩

  市场背景:外部扰动影响有限,市场巨震来源于极致博弈后的部分投资者心态失衡,政治局会议后预计市场回归理性,经济渐进复苏背景下可投品种逐渐增多,预计主题热度逐步降温,配置思路坚持高切低。

  行情推断:首先,行情极致分化下部分投资者心态失衡,过度聚焦于短期博弈,AI主题板块在短期高度依赖交易,阶段性失去了靠配置获取超额回报的特征。其次,经济复苏的第一观察期已接近尾声,政策开始密集“查遗补漏”,全面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后续更多精准政策值得期待。

  投资策略:建议积极布局一季报超预期品种,淡化持仓博弈,同时继续坚守受益于全球流动性拐点和院端复苏的医药板块,并关注被AI主题虹吸后存在流动性折价的绩优股策略

  粤开证券:5月TMT板块、大消费板块和困境反转板块表现或占优

  基本面上来看:消费、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超预期出口等因素将继续支持经济恢复,叠加低基数效应,基本面有一定的支撑;

  交易层面来看:当前交易拥挤度处于历史高位且正扩散降温,后续将持续调整。

  市场关注点来看:业绩披露期步入尾声,市场更重视业绩成色的验证;“季节因子-景气重估”框架显示,5月TMT板块、大消费板块和困境反转板块表现或占优。

  三条主线:一、延续高景气的大消费行业。在扩内需政策推进、经济数据验证、五一黄金周催化和业绩高景气延续多重支撑下,建议关注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旅服酒旅等板块;考虑到五一假期出行、新冠抗体有效期等因素,建议关注疫情二次冲击可能性下的医药生物行业。

  二、国企改革下的中特估、“一带一路”等主题投资。中特估或能成为今年市场主线之一;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年内将召开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建议持续关注“一带一路”主题投资机会。

  三、持续关注科技板块长期投资价值。我国数字经济的政策红利下科技等相关成长行业具备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但短期部分细分板块已积累较大涨幅,后续可关注科技板块内部轮动和高低切换的机会。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19)

高额信用卡低门槛,1天下卡,免费申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邮箱w3tool@geekdata.com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