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理财 >  基金 > 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为市场信心托底

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为市场信心托底

更新时间:2022-12-04 06:26:20 1098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再迎新利好。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

  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和资金配置能力,传导到市场层面,也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更优惠的贷款支持,实现降本增效。这置于当前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无疑正当其时,有利于给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也自然要求相关的金融服务要同步跟上。毕竟,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金融的天职。而全面降准,作为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二次出手降准,政策的稳健持续也向市场释放了更稳定的预期,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在市场主体有需要的时候及时出手。

  应该看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发展转型压力,我国实体经济正处于艰难爬坡阶段。一方面,诸如房地产等系统性强、关联性大的行业,受政策周期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影响,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仍未彻底解除,由此给上下游产业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觑;另一方面,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突破,还是传统企业的技改和设备更新,也都对金融服务有新的需求。立足这一现实,适时适度运用好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进而助力实体经济行稳致远,至为关键。

  事实上,降准落地,也是为助力其他一揽子助企政策更好发挥实效。比如,今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层面对于“稳地产”持续发力,不管是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还是前不久下发的“金融16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都是确保相关政策落实见效的重要一环。只有各项政策和工具协同发力,才能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最大化。尤其是当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金融层面的利好应放尽放,既有助于企业冲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也利于为来年发展明确预期。

  当然,适时适度运用好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应是“撒胡椒面”。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此前,央行相关负责人则明确表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是突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如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主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可见,此轮降准及其他金融服务政策的出台,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和针对性。

  应该说,上述要求,首先是着眼于当前实体经济的基本面状况,对于市场主体具体压力和困难的精准回应。如在疫情持续和消费减弱的双重影响下,交通物流、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行业和市场主体高度承压,而他们本身获取金融支持的能力较低,对这部分行业、群体予以针对性支持,对于畅通经济循环,保障就业、民生,均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次,也是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难题予以突破。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本身属于实体经济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且又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最大限度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提升服务效率,就必须要在这些“老大难”问题上持续攻坚。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要注重瞄准当下市场主体的难关精准发力,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意识,未雨绸缪地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做好配套的支持。应该看到,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较高,但相关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融资能力又弱。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如果不能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不同阶段和类型的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它们就很可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从而影响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根基。这一现实状况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以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

  经济兴则金融兴,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当前中国实体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为实体经济加油鼓劲,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强化内功的必经之途。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持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为市场信心托底)

(责任编辑:73)

高额信用卡低门槛,1天下卡,免费申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邮箱w3tool@geekdata.com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