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理财 >  基金 > 灵魂拷问!“百亿”基金经理重磅发新基 该不该买?

灵魂拷问!“百亿”基金经理重磅发新基 该不该买?

更新时间:2022-11-13 22:53:14 1060

  自从市场进入投资难度加大但结构性机会活跃的下半年后,很多基民渐渐意识到: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或是当下的破局之道。

  有投资者“逼迫”小编交个底:那些“重磅首发”的新基金,到底能不能买呀?管理单只基金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很厉害吗?现在适合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呀?

  一口气就是三个问题,那么有问必答,下面就一个个来聊,接着看喽~

  #1

  “百亿”基金都是如何炼成的?

  基金经理与基民最佳的交流方式,就是:业绩说话,而基民给基金经理最好的反馈,就是:买Ta管理的基金

  一位基金经理可以管理多只基金,目前在管基金总规模破百亿的基金经理并不少,但是单只基金规模就破百亿的,当之无愧是规模方面的“佼佼者”了

  挖掘基统计了成立于今年二季度末之前且尚未清盘的191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不区分A、C类),从二季报披露的规模来看,其中,60.84%的基金规模都在10亿以下,37.39%的基金规模在10-100亿之间,而仅有1.78%的基金规模超过100亿

灵魂拷问!“百亿”基金经理重磅发新基 该不该买?

(数据来源:Wind A、C类合并计算)

(规模数据截至2022.06.30 收益率数据自成立以来至2022.08.08)

  基金业绩带来的强大吸引力和号召力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成立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来看,规模超100亿的基金相较其他规模的基金具有明显的优势(见上表标红处),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基金规模能够突破百亿,最主要的原因是业绩驱动带来的申购量增加,业绩爆发的原因也并不相同:

  可以是基金经理择时、选股等主动管理能力强;

  或是基金经理能力圈恰好赶上了当时的市场风口;

  还有可能是基金恰在大牛市发行,宣传力度大且效果好,好的行情常常可以“制造”爆款。

  但是从规模持续性看,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强驱动下的规模增长最为可靠,牛市发行或赶上行业风口带来的规模增加需要业绩配合才能持久。

  而投资者需要明确的是:

  规模往往是基金历史业绩优异带来的结果,而非规模扩大驱动未来业绩增长不能单纯根据基金规模来选择基金,在某些情况下,主动权益基金的价值创造效率甚至可能会随规模的增加而降低,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

  #2

  新基和“百亿”老基差别不大

  为什么又要发新基?

  细心观察的投资者就提问了:

  挖掘基,我发现了一件事,很多时候同一基金经理发行的新基和“百亿”老基看起来差别并不大,那为什么还要发新基金呢?

  顺着上文,第一个原因就呼之欲出了。

  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来讲,其管理难度是随着规模的扩张,呈倍数级增加的。

  具体是为什么呢?

  其一,规模大的基金通常难以重仓中小盘股票,因为公募基金的投资行为会受到“双十规定”和“5%举牌线”的限制,那么如果市场风格偏向中小盘,做出超额收益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其二,规模大的基金可能会出现“船大难掉头”的现象,调仓换股耗时较长。

  但是,对于能力圈较广、获取阿尔法收益强的基金经理而言,百亿规模的基金同样可以打理地井井有条,业绩长时间跑在全市场的前列。

  不过在市场风格偏向中小盘的环境下,基金经理会受到一些掣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换句话说:如果规模超百亿的基金业绩还能持续占据市场领先位置,毋庸置疑更能证明基金经理的能力。此时如果能有一只规模稍显轻巧的基金,那么基金经理管理起来也就更加舒适。

  除此之外,“百亿”老基后发行新基的原因可能还有以下三点:

  第一,新基金的投资范围可能更广。

  比如说,早些年成立的大部分基金不能投资港股市场,但是2017年中,证监会发文对于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有了细致规定,此后大量基金产品投资范围纳入了港股通标的,可以投资港股市场了。

  虽然说港股市场近年来整体β表现并不强,但是不乏大量创造了丰厚α收益的个股出现,对于擅长选股的基金经理而言,投资范围的扩大使其如虎添翼。

  第二,新产品可能有一些形式的创新和优化。

  比如说,2019年之后持有期基金更为主流地出现于权益类基金中。那么持有期基金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投资者而言,持有期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基民避免因为短期回撤而频繁赎回,因为“拿不住”而“赚不到”。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有了持有期,就不用担心建仓期结束后或更长一段时间里规模剧烈变动带来的冲击,利于管理。

  第三,应不同渠道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一个大牛基金经理,往往会受到各个渠道的欢迎和青睐,各个渠道都想要他发产品,甚至有时候还希望能够定制产品,来更好地服务客户。

  #3

  “百亿基金经理发新基该不该买?

  其实,选主动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对于主动基金而言,选对人,就成功了一大半。能够靠业绩驱动做大规模,孵化出“百亿基金,就已经是市场对基金经理过去管理能力的最大认可了。

  但是市场随时在变,如何判断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和管理能力是否具备持续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观察:

  第一,观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后基金的业绩是否出现下滑。

  很多基金因为业绩好看受到基民的喜爱而出现规模突然变大的情况。但管理规模过快膨胀,可能会使得基金经理无法将目光集中在能力圈中最优质的标的。

  这时对于能力圈相对有限的基金经理而言,优质标的的获取范围受限,管理难度加大,可能会出现业绩的下滑。

  但是,真正有实力的基金经理投资管理半径较宽而且能够快速进化自己的能力圈,从而业绩继续跑在市场前列,那么对于这类基金经理而言,可以放心追随。

  第二,观察基金经理核心能力圈是否契合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

  就风格而言,有人坚定看好成长、有人如一信奉价值,有人热衷大盘,有人聚焦中小盘,拉长时间看其实并无显著差异,也并无对错之分,但是在当前国内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尚宽松而海外紧缩的局势下,中小盘成长更有希望展现超额收益

  就行业而言,做投资要看准方向,顺应大势,找到国家大力支持的、政策不断加码的,无疑,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所引领的产业升级势不可挡,大有可为,是未来最大的“增量”,对应到资本市场中,也有希望持续涌现出可观的投资机会。

  第三,观察基金经理有没有成熟的投资框架且知行合一。

  如果缺乏成熟的投资体系和框架,而盲目追逐热点,或许会因为一时抓住风口重仓押注而脱颖而出,但是一旦市场风格发生逆转,往往难以及时脱身。

  但是对于投资框架成熟并且知行合一的基金经理而言,往往能够有所坚持,能够穿越牛熊,实现业绩的持续兑现,具备持续性的领先业绩就是对基金经理投资框架和理念的最佳验证。

  第四,观察发行时点是否存在市场整体过热的风险。

  从历史情况看,在市场高点发行的爆款基金,投资者体验几乎都很糟糕,系统性风险之下,能力再强的基金经理可能也会被错杀,但是脱离“后视镜”,市场高点往往是投资者对基金热情最高的阶段。

  而当前时点,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市盈率-TTM在近2年都处于“低估”或“偏低”区域,近5年和近10年分位数最高的创业板指也就在历史中枢附近,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是“过热”,处于中长期“积极有为”的区域,估值空间仍然较为充足。(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2.08.10)

灵魂拷问!“百亿”基金经理重磅发新基 该不该买?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2.08.10)

  如果一番分析过后,以上四个问题都能得到相对正面的回答,那么便可以放心追随这位“百亿”基金经理了。

  #4

  当前适合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

  聊到这里,老生常谈的问题就又不能回避了:认准了人之后,当前适合买新基金还是买老基金?

  刚刚说到,买主动权益基金,选对人,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能够再买对点,就又往前进了一大步。

  其实当前时点,讨论买新基金还是买老基金更合适,其实核心就是要去讨论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市场表现。

  背景知识是:主动权益新基金的建仓期通常为 1-3 个月,最长不超过 6 个月,在建仓期基金经理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来控制仓位并且择机买入股票。

  整体的原则是:如果投资者较为自信接下来的市场大概率会一路普涨,那么可以选择老基金去快速捕捉收益;但如果投资者认为市场存在震荡的可能,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想把“择时”的难题交给基金经理来做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新基金了。

  那么,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市场表现呢?

  首先,虽然近期政策面没有超预期,但是稳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基调坚定,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走好的趋势总体明确。特别是A股盈利增速在二季度见底后,三季度开始有望逐步走强,对市场大势仍有较强支撑。

  但是,成长板块估值便宜的选股舒适期已经过去,短期国内宏观复苏节奏的不确定性、部分行业盈利增长放缓的担忧,部分行业拥挤度相对较高的担忧以及海外经济衰退的风险等种种扰动因素会使得选股难度增大,盘面上持续会有机会活跃但是择时的难度非常之大。

  因此,当下时点,对于一次性投资而言,如果想要获得更舒适的持基体验,不妨把“择时”的难题交出去,新基金或许是更适合的选择,而业绩优异的老基金,适合通过定投的方式去分批布局。

(责任编辑:93)

高额信用卡低门槛,1天下卡,免费申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邮箱w3tool@geekdata.com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