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理财 >  基金 > 十大机构论市:关注四大焦点 为何股市越稳越弱

十大机构论市:关注四大焦点 为何股市越稳越弱

更新时间:2022-10-29 03:59:09 1050


十大机构论市:关注四大焦点 为何股市越稳越弱

  本周沪指上涨3.02%,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策略:当前市场关注的四大焦点问题

  焦点一,稳增长主线的持续性如何?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基建先行,地产后至,多项政策产生合力后,国内GDP三季度同比将恢复至5.5%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这将支撑稳增长主线的季度级别行情。焦点二,成长赛道何时迎来系统性修复?我们认为,当前市场风格正处于由成长向价值的转换的过程中,并将持续至少一个季度;二季度成长赛道在三大条件齐备后,有望迎来系统性修复。焦点三,全球货币收紧对A股影响如何?我们认为,上半年中美货币政策的阶段性错位下,外围货币收紧对A股影响主要在情绪层面,实际影响有限。焦点四,当前时点如何把握市场机会?我们建议,全年坚守蓝筹风格,当前则紧扣稳增长政策催化的价值蓝筹主线,继续坚定围绕“两个低位”积极布局。

  信达策略:为何股市越稳越弱?

  上周公布的信贷和社融数据均超市场一致预期,这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稳增长政策不断推进的又一有力证据。但是为何股市越稳越弱?我们认为,由于稳增长的初期,企业的当期利润一般都不太好,所以估值特别重要。相比历史上的稳增长,这一次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PB更高,当下PB为2.7倍,2008年底、2014年中、2018年Q4,A股整体均跌破了2倍PB,整体估值没有达到极值,股市就很难摆脱盈利的影响。战略上,2022年将会是压缩版的2018-2019,上半年类似2018,下半年类似2019。春节后出现的反弹是战术性反弹,主要催化剂是“稳增长政策推进+业绩空窗期+超跌反弹”,乐观情形下,反弹能持续到两会。

  中金策略:A股政策加力 主线“稳增长”

  我们认为当前成长股调整幅度可能已较大,但短期正面催化剂缺乏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调整可能需要时间,中国稳增长还在继续发力,市场关注点可能会继续在“稳增长”相关领域;另外,海外市场也在反应全球货币收紧的影响,制约全球高估值成长板块表现。我们判断要等中国增长预期逐步稳定,海外市场对货币收紧的反应到一定程度,市场风格可能会逐步具备回到成长风格的条件,初步预计时间点可能在二季度初左右,后续仍需根据实际进展持续更新。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对中国市场无需过度悲观,历史上在市场相对低位、预期偏低的背景下出现超预期的信贷和社融增量,从两到三个月的周期对市场影响偏积极,如果这些指标具有一定持续性的情况下将更加明显,前瞻指标改善有利于增长预期的改善。风格方面,我们认为“稳增长”仍是未来的阶段主线,成长风格大幅杀跌空间可能相对有限,但可能还不着急抄底。

  国泰君安:3月市场将逐步回暖 积极加仓

  大势研判:待阳春三月。本周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02%重回3450点。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在消化负面因素的过程中仍以弱势整理为主,但不必悲观,进入3月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1)海外流动性负面冲击仍需消化。1月美国CPI同比攀升至7.5%创40年新高,3月加息50BP预期进一步强化,美债利率站上2%关口。短期来看,预计2月美国通胀水平仍将抬升,国内市场仍需持续消化海外加息预期快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进一步往后看,伴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转弱与通胀的触顶,加息预期有望在一季度见顶,同时3月FOMC会议也将阶段性降低流动性预期的不确定性,进入3月海外流动性预期带来的负面冲击将加速弱化。2)盯住风险偏好的两个锚,积极因素将逐步上修。当前稳增长下基建力度或者说地方债问题,以及地产的复苏情况,作为未来宽信用斜率的核心主导,将成为市场风险偏好的两个重要锚。目前1月社融数据尽管结构性问题仍存,但总量超预期已现积极信号,宽信用正在路上。往后看,随着3月全国两会的临近,稳增长政策将加速推进与发力,基建与地产预期均将逐步上修。综合来看,不必对市场短期的弱势整理悲观,3月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开年积极加仓。

  国盛策略:天量信贷后的市场选择

  节后沪指连涨四日,但结构大幅分化,以红利、低估值为代表的价值股王者归来,红利指数、大盘价值周度涨幅超过6%,而双创指数依旧颓势。一季度已经行至中途,在社融、信贷放出天量后,市场会作何选择?从信用周期对股市影响来看,在信贷脉冲确认扭转后,市场理论上无须再悲观;宏观变量往往不是趋向一致的,以组合的视角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经济弱、货币松、信用起)的组合,在此区间下更应该重视结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价值风格的回归;三元框架没有考虑的是海外环境的变化,在国际化推进的背景下,外围变量对A股定价的影响日益提升,尤其是美债利率对于国内风格的影响要予以重视。

  华西策略:反复磨底 中长期处于战略布局阶段

  当前的A股仍处于震荡、反复磨底期。此次A股高估值景气赛道的调整,是前期普涨后的一场“倒春寒”,诸多制约A股市场走强的因素需要逐步消化。稍长一些时段来看,A股处于战略布局阶段。其一,市场情绪经过将近两个月的释放,以及短期的暴力宣泄,风险已经得到较充分释放;其二,中国经济长期稳健向好趋势不变,当前正处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期,后续稳增长政策有望逐步加力;其三,从上市公司年报预告看,A股企业盈利不乏结构性亮点。配置上,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政策“稳增长”配置品种,如“银行、地产、建材建筑”等;二是受益提价(涨价)预期的,“食品饮料、养殖、农产品”等。主题方面,关注“新能源(车)、数字经济、种业”等。

  广发策略:社融拐点确立 如何研判风格?

  年度策略提出的“两大预期差”、及机构资金“负反馈”是A股市场波动主因。两大预期差:1、美国滞胀美联储被迫超预期紧缩;2、中国稳增长符合预期但最终效果低于预期。此外,年初即下跌触发了绝对收益产品被动减仓,相对收益进行高-低区换仓,加剧波动。节后开门红有望延续,短期稳增长链条占优、中期布局低PEG成长。3大因素的变化将支撑A股短期开门红;中期依然面临两大考验:美联储较快节奏加息+缩表、中国稳增长的兑现效果。美债利率影响成长、信贷影响价值,本轮T3右侧短期价值仍有机会、中期逐步布局低PEG成长。继续用PEG思路进行高区-低区均衡配置:1、低区“稳增长”和“双碳”交集(券商/消费建材/煤化工);2、PEG合意科技赛道股(新能源整车/风电光伏/数字经济);3、疫后服务消费(酒店/航空)。

   西部策略:通胀交易提前启动 用通胀战胜通胀

  “稳增长”政策导向下,消费K型分化的弥合值得期待。疫情以来,疫情后快速的流动性注入使得金融系统相对于实体经济恢复更为迅速,反映到收入层面是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更快,也推动了可选消费品需求的修复更加猛烈,与之相对的是必须消费的恢复偏慢。参考历史类似情况,在货币政策逐步退出,财政接力的背景下,往往能看到的是消费分化缺口的弥合。通胀交易提前启动,配置通胀,交易宽信用。随着通胀交易的提前启动,我们认为投资者需要积极配置盈利与通胀高度相关,且受益于线下经济复苏的消费板块,尤其是必须消费品仍然是贯穿全年的配置主线,包括养殖业,种植业,食品加工,餐饮旅游,零售,纺服,中药橡胶制品等。另外一方面,在今年快速轮动的市场环境下,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遵循信用周期,积极参与在信用周期上行阶段盈利拐点出现概率较高行业的轮动性交易机会。此外耐心等待市场企稳后,业绩能够确定兑现的优质成长龙头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

  招商策略:新增社融增速转正与A股转机

  开年以来,中美利差快速收窄以及A股自身筹码结构恶化,导致A股调整。1月国内新增社融总量超预期,新增社融增速已实现转正。历史上新增社融在增速转正后的当月或者1个季度内A股见到大底,时滞的差异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货币政策内松外紧的背离阶段,人民币汇率有贬值压力,直到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中美利差企稳并重回扩大后,A股才会见底并重回上行。当前美国通胀连续超预期导致3月加息50bp的预期强化,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中美利差已经收窄至80bp,人民币贬值及资本流出的担忧压制A股风险偏好。我们认为,美联储3月加息之后,市场将会进一步观察美联储是否会有更加鹰派的动作,如果届时出现边际缓和,美债收益率下行,中美利差重新扩大,A股有可能重回上行周期。展望全年,我们维持 A股前稳后升、形态类似“√”的观点,全年可重点考虑“低估值+”和洼地策略。稳增长方向除了传统领域的估值修复行情,还应重点布局新基建(新能源基建、数字基建)中低估值的板块。

  兴证策略:参考历史 当前稳增长板块处于什么阶段

  节奏上来看,当前比较类似2014年7月(6月社融数据超预期)的时候。在历次“稳增长”过程中,社融都是影响市场预期乃至形成对“稳增长”信心的重要信号。1月社融放出“天量”将进一步坚定市场信心,类似2014年7月,在6月社融公布并大超预期后,金融、地产、有色等板块带动市场上涨。关于“稳增长”的持续性,房价下行压力是个很好的领先指标。例如,08、12、14年三轮稳增长行情,在房价环比转正前,银行、地产、券商等低估值板块的修复并不会终结。甚至在转正之后“稳增长”板块仍能进一步上行。参考历史,在房价下行压力缓解、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环比转正前,银行、地产、券商等低估值板块大概率能有超额收益和绝对收益。因此我们判断,“稳增长”远未到右侧,“mini版2014”将继续演绎。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11)

高额信用卡低门槛,1天下卡,免费申请>>

【免责声明】本站所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邮箱w3tool@geekdata.com联系我们。